回顾3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由于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才使得相关工作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增加了沿线各国人民的获得感
几天前,一趟50车100个标箱、满载浙江义乌小商品的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驶向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这是继开通至马德里、德黑兰等地的班列后,义乌又一趟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集装箱班列。东方列车,犹如一支游走的画笔,正在勾勒出“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增加的动人景致。
“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日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项工作要求,并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而回顾3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由于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才使得相关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增加了沿线各国人民的获得感。
国之交在民相亲。有位中国记者曾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由于公路建设情况不佳,一些地方因积雪,一年有半年时间都很难出行。当地有位70多岁的老人,在公路修好之后,骑着毛驴到了首都比什凯克,要求面见总统表示感谢,因为“总统让中国的工程师修了公路”.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第一个自贸区瓜达尔港,中国项目的进入大大加快了当地的发展速度,他们希望把这里建成“巴基斯坦的深圳”.在当地人眼中,“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仅是连接两国的一条跨境通道,更承载着巴基斯坦人民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
“一带一路”建设催生的发展故事,正在沿线国家处处开花。3年来,从成立丝路基金,到筹建亚投行;从“一带一路”共建愿景和行动文件发布,到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东西方文明汇聚的沿线各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有力纽带,实现共同发展,为当代世界贡献更多经济机遇与文明样态。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条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正在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和参与。
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也是消除误解、求取共识的关键。“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际上还有一些人士存在疑虑。比如,“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否充分,中国有没有能力处理好与沿线众多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是否借此转移低端产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3年来的发展已经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市场机遇,既带动了沿线发展中国家,也为发达国家提供商机。同时,中国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丝绸之路”、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确保“一带一路”项目给当地国家带去先进、绿色的产能和技术。
回顾全球史,从泉州、广州、西安到撒马尔罕、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再到安特卫普、威尼斯,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一座座历史名城早在公元1500年以前,就以驼铃和风帆、港口和集市唤醒了这片古老大陆的勃勃生机。如今,“一带一路”覆盖了约44亿人口,辐射了约2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这片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续写欧亚大陆的历史与荣光。中国也将和沿线国家一起,致力打造共同发展、共谋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