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总号角,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建设美丽中国,除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别无他途。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究竟如何实现“绿色”与“发展”的兼得、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始终是一个大难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现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蓝图就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因如此,明确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行动纲领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和“绿色化”发展的高度赋予“绿色发展”模式崭新面貌。这不仅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昭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意味着中国将以“绿色”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脉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走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是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应有之义,三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导向,合理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时刻保持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持续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要将制度建设贯穿绿色发展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加强合力。要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长效机制。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目标就在于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的矛盾,使人们既能充分感受到利用资源的幸福感,又能坚定人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唯此,才能促使各级加快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两型”社会,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建设愿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